你见过被病痛折磨得自己用钳子把牙拔掉,
用缝衣针往脸上扎了十多根,
最终可能选择自杀的患者吗?
三叉神经痛
专家介绍:这种疾病在我们临床上其实很常见,50岁以上人群高发、病痛发作痛苦万分,甚至患者会选择自杀、被称为“天下第一痛”!这种让人痛不欲生的疾病就是三叉神经痛!
三叉神经痛的特点:
▲ 号称“天下第一痛”
▲ 发病时生不如死,严重的会选择自杀
▲ 发病率高
▲ 病情发展迅速(3个月)
▲ 误判率高
▲ 有些食物会加重病情
发病原理:
人脑中的神经表面有一层“绝缘层”,许多神经在里面各行其道。而人脑中的血管在年轻时是很光滑的。人年轻的时候,血管和神经各司其职互不干扰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脑中血管的弹性会变差,变得迂回曲折。随着心脏的跳动,脑血管也跟着跳动,血管凸起的部分就会压迫到脑神经,时间一久,神经的“绝缘层”就会破掉,神经裸露出来,就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。
?
神经继续扩散,在头部分为三支,分别为眼支、上颌支以及下颌支。其中,眼支与上颌支都由触觉神经和痛觉神经构成。而下颌支则多了一根运动神经,人需要说话、吃饭、笑等,所以大部分患者感到下颌尤其疼痛,很多人会误判成牙痛,等到把牙全部拔光,仍然无法解决病痛时,才知道判断错误。而这个结果直接导致延误了治疗,让这种病发展到更深的阶段。
专家建议:当三叉神经痛发作,又不能及时去医院时,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停止所有动作,几秒以后,神经就会慢慢的平息下来。
面对三叉神经痛,最好的办法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。那么如何早发现呢?专家给出了四个关键词:
01 疼痛部位
人以鼻子、眼睛为中线,疼痛的部位只在一半,不会越中线一步;上下不超过三叉神经的支配区域。
02 突发突止
前一秒还挺好,突然就开始痛,持续几秒到十几秒。
03 间隔时间
疼一阵好一阵,厉害的时候没有间隔一直会疼痛。
04 扳机点
一些很平常的动作,比如讲话、摸摸脸等,触碰到某个点之后都会诱发疼痛。
治疗三叉神经痛,专家给出三板斧:
第一板斧:止痛药
早期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半年以内,一般首选的就是药物治疗。一次吃2~3片,一天3次,止痛药的最大剂量成年人一天不超过12片。
但止痛药有一个副作用:人吃了以后会昏昏沉沉,感觉到困倦,有的人食用之后还会影响肝功能,所以专家建议:食用止痛药要每3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。
第二板斧:选择性射频
人体的痛觉纤维在70~75度的温度就不会工作,触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在85度左右不会工作。
如果吃止痛药对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已经不明显,这种情况下,用一根针穿刺到痛觉神经上,加热到70~75度,痛觉纤维就会停止工作,这种治疗方法叫做选择性射频。
这种治疗方法的缺陷:有10%~15%的患者容易复发。
第三板斧:微血管减压术
这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很有效的一种微创手术,只需要从患者耳后切一个4~5cm的小切口,利用垫片将血管和神经分开,使它们不再相互触碰,从根本上解决三叉神经痛。
我院采用机器人可视微血管减压术(MVD),通过高倍显微镜对颅内神经血管进行放大再操作,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的同时,保留三叉神经感觉传导的完好,也不会出现面部感觉的丧失。可以说是一次手术,终身受益。
专家提醒:预防三叉神经痛需警惕这些情况
01 精神刺激
有少数患者因为情绪和心情上放不开,整天眉头紧锁,为可能要到来的头痛提心吊胆,越是担心越容易诱发疼痛发作。研究发现,在同样疼痛刺激作用下,情绪镇静者比情绪紧张者对疼的感觉要小,疼痛反应轻。
02 营养缺乏
很多患者患三叉神经痛,是由于吃素或不吃主食,盲目节食,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而引发疼痛。要知道神经是燃烧及消耗糖的组织,若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乳酸堆积侵入脑部,毒化中枢神经系统,使脑组织消耗氧的能力减弱,以至引起暂时性的痉挛,加重三叉神经痛。
03 不善待疼痛触发点
三叉神经痛患者在面部都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触发点,稍不注意就会触动引发疼痛,并放射到全身。人们“触发点”的位置、大小各不相同,甚至小到一个点或一根胡须,大多分在嘴唇、鼻翼、脸颊、口角、舌头和眼睛等处。
04 气候变化
这也是三叉神经痛的易发因素,或被风吹着,或是乍热乍寒,都可使疼痛加剧。
05 刺激性食物
刺激性食物所致过冷过热,会成为三叉神经痛的诱因。如香烟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,喝浓茶增强神经兴奋性引发小动脉痉挛,干奶酪、腌鱼和咸菜等含有较多的酪氨酸,火腿中含有亚硝酸盐等,这些食物都能引起脑血管扩张,刺激神经引起疼痛。
此外,海产品、蛋类、牛奶、巧克力、啤酒、咖啡、橘子、西红柿,也会导致颅脑血管舒缩功能的失调。
电话咨询
028-68760707